藏品特写
藏品名称:“希望之钻”
展出位置:3楼展厅宝石展区
藏品介绍:这枚钻石“希望之钻”,重45.52克拉,它的历史像迷雾一般,充满奇特和悲惨的经历。过去它所有的主人都遭遇了不幸,最后一位拥有者——美国著名珠宝商温斯顿将它捐献给了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才保平安。电影《泰坦尼克号》女主角所佩戴的“海洋之星”就是仿照它做成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枚钻石是世界著名彩钻——蓝色的“希望之钻”的仿品。在我馆3楼展厅的宝石展区,收藏着100枚世界名钻仿品。它们是根据世界百颗名钻的参数(颜色、尺寸、切割面),用合成立方氧化锆按1:1的比例合成的钻石,其琢型与原钻一模一样。即使是仿制品,但是全国也仅有两套,一套在本校,另一套在山东,其珍贵程度可见一般。
世界上最大的名钻“库利南”1:1仿品
钻石的英文名称为Diamond,源于古希腊语“Adamas”,意思是坚硬、不可驯服。钻石号称“宝石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的宝石,也是最受人喜爱的宝石之一。钻石是四月的生辰石,也是结婚60周年的纪念石。
钻石的化学成分:钻石的矿物名称是金刚石,在矿物学上属于金刚石族。钻石主要成分是C,其质量分数可达99.95%,微量元素有N、B、H等,达50多种。这些微量元素决定了钻石的类型、颜色及物理性质。属等轴晶系,常见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以及他们的聚形;也可见三角形的接触双晶。
钻石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钻石最常见的颜色是无色透明至浅黄色,除此之外,钻石也可有许多种颜色,品质达到首饰级的有色钻石被称为彩色钻石。彩色钻石的颜色有黄色、绿色、蓝色、粉红色、红色、黑色等。彩色钻石数量极其稀少,因此价值也很高,特别是那些色调鲜艳,饱和度较高的彩色钻石,更是价值连城。
彩色钻石(拍摄于河北地质大学博物馆)
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它的摩氏硬度为10,且在各个方向上的硬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折光率为2.417,显示强烈的金刚光泽,是日常鉴定钻石最重要的依据。
钻石内主要矿物除金刚石本身外,还有石墨、石榴石、长石等,在显微观察中可看到许多奇妙的微观现象,比如小针点、空洞、胡须状腰、生长纹、刮痕、羽状物、云雾体等等。
钻石的地理分布:宝石级金刚石多富集于砂矿或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筒中。目前世界上共有27个国家发现钻石矿床,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洲、原苏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钻石全球产地分布图
中国的钻石主要来自于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阮江。辽宁瓦房店的钻石品质较高,产量大,属于金伯利原生矿,但目前因故暂停;山东蒙阴也属于金伯利原生矿,其宝石级钻石含量低,但常产大颗粒钻石,如著名的“常林钻石”即是在这里被发现的;湖南阮江的中下游为砂矿,钻石品位(每吨或者每百吨开采的矿石中钻石的克拉数,一般为每百吨几十克拉)较低,品种参差不齐。
钻石的4C标准:宝石界广泛使用4C标准来评价钻石的质量。4C是钻石的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切工(Cut)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微小瑕疵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挑选一颗钻戒,首先考虑切工,在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切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所以常说“切工是钻石的第二生命”。其次考虑颜色,4C标准中颜色讨论的是白钻的白色等级,彩钻不在讨论范围内。再次考虑净度,天然钻石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质或存在瑕疵,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只要净度在肉眼无暇的情况下就不会影响钻石的美观程度。
最影响钻石价格的是重量,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标准,即克拉重量,越大越稀有,品质越好越昂贵。
克拉指钻石总重量,而非大小
钻石的历史渊源:世界上首枚钻石产于大约3000年前的古印度,从公元前4世纪到18世纪初,印度一共生产了约300万克拉原钻。可是早期的钻石仅仅被用来给兵器抛光,并不作为首饰。
在13世纪的欧洲,钻石是皇室贵族的专利品,第一位打破这种传统的女子从国王那里获赠一颗钻石,并在公共场合佩戴,钻石从此进入民间。
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来自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陆大量销售。后来一位喜好收集钻石的公爵送给他出嫁的女儿一枚钻戒,这便是史上第一枚订婚戒指,其后钻石便成为爱情永恒的象征,从欧洲风靡到美国。
我国最早关于钻石的记载见于西晋时的《列子·汤问》,里面提到的辊铬之剑上就镶有钻石。
随着寻找钻石方法的增多和开采成本的降低,钻石的利用越来越普遍。目前,钻石已成为世界流通的高档消费品和收藏品。(除本馆展品外,其余图片均来自网络)